商丘从设计到拆除:脚手架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规范解读
脚手架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规范涵盖从设计、施工、使用到拆除的各个环节。以下是基于规范和标准的详细解释:
1. 设计阶段
专项施工方案:脚手架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,包括脚手架类型选择、基础处理、搭设高度、立杆间距、墙体部件布置等,并经审批。
材料及构件:所选材料及构件应符合标准,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测和质量验收,必要时委托第三方进行复试。
负荷计算:根据脚手架的使用功能,计算其承载能力,确保满足施工要求。
2. 施工阶段
基础处理:脚手架基础应平整、夯实,设置排水坡度和排水设施,防止积水。
搭设要求:由持证的专门架子工人搭设,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操作,确保立杆间距、横杆步距、剪刀支撑、连墙设置符合要求。
防护设施:作业层脚手板应铺设、铺设、铺设,外侧全封闭,设置密目安全网,设置防滑条和防护栏杆。
人员保护: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、安全带、防滑手套、防滑鞋。
3. 使用阶段
定期检查: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,重点检查连接墙件、紧固件、立杆基础等部位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。
特殊情况检查:6级以上强风或大雨后,冻结地基土解冻,停用一个月以上,应进行专项检查,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。
负荷控制:脚手架上设置限载标志,严禁超载堆放物料。
4. 拆除阶段
拆除方案: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,明确拆除顺序和方法,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。
拆除顺序:拆除作业应遵循“自上而下,先拆”的原则,严禁先拆除连墙件。
安全措施:拆除时应设置警示区,由专人监控,拆除的构件严禁抛掷,应采用吊装或人工传输。
5. 安全管理
安全管理体系:施工现场应建立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、安全检查、安全考核体系。
人员培训:作业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,提高安全意识。
安全监督: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督,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和隐患。
通过上述规范和措施,可以有效保证脚手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,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。